德育之窗

德育之窗

家长学校

当前您的位置: 首页 > 德育之窗 > 家长学校 > 正文

【家校共育】破窗效应

日期:2023-06-25作者:

家 校 共 育

图片

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。为切实提升家庭教育水平,形成家校共育合力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,即日起,蕲春县教育局微信公众号推出“家校共育”专栏,邀请教研员、校长、班主任、教育专家,剖析典型家教案例、传授亲子沟通经验、推介科学教育理念,为广大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和帮助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来学习《破窗效应》吧!



图片

破窗效应 


图片




图片

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·津巴多里做了一项实验。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,一辆停在条件比较好的小区里,一辆停在一个治安不太好的小区里。

在那个条件不好的小区里,他把车上的车牌摘掉了,把车上的一扇窗户打开,结果会怎样呢?不出所料,几个小时后,那辆车被偷掉了,而那个停在好小区里的车还在。

你肯定会说,这当然了!车被偷了,因为那个小区治安条件不好嘛!

接下来,津巴多把停在好小区车的窗户上用榔头砸一个洞,我们再来看看结果。

好多人从这辆车身边走过就忍不住把这辆车踢一下或者再破坏一下。在这种情况下,这辆车越来越破败不堪,几个小时之后,这辆车也彻底消失不见了。

这个小区不是治安条件很好吗?为什么还会有人破坏,还会有人偷呢?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这就有了心理学的“破窗效应“这样一个理论。

图片

什么叫破窗效应?就是有一样东西,如果它遭到了破坏,而这个破坏没有得到及时修复,周围的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前面那个破坏行为的影响,去模仿那个破坏行为。

你看,第一扇打破的窗,就让后面人都开始去模仿糟糕的行为,这是一个恶化的起点。

举个例子,如果我们到朋友家去做客,看到朋友家窗明几净,一尘不染,我们看到心里会什么感受呢,心里肯定会很舒服,进去会换鞋,也会谨言慎行。如果看到一个人家里乱糟糟的,东西到处乱丢,就会对这家主人留下不好的印象,觉得他太邋遢了,也从内心潜意识里不怎么尊重他了,进他的家也会比较随意,想说什么就说什么。

所以第一扇被打破的窗户,其实在暗示周围的人,这扇窗户是可以破坏的,而且没有什么后果。

在我们做父母的过程中,常常也会不小心打破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扇窗,给周围人暗示,你的孩子是可以被伤害、可以不被尊重的。

图片

下面来讲两个案例。

有一个家庭,在孩子小的时候,父母觉得孩子很可爱,宝贝得不得了,不忍心打骂孩子。可是到了孩子三岁的时候,父母渐渐觉得孩子皮了,就开始有了第一次的动手和打骂。有了第一次打骂以后啊,父母就开始经常抱怨这个孩子,打骂这个孩子,随着孩子的成长,这种抱怨越来越多。面对家人、面对朋友、面对同事、甚至面对孩子的老师,都会不由自主的去抱怨几句,这个孩子毛病太多,有这个问题那个问题……有时候面对老师,还会这样说:“老师啊,我这孩子很调皮,你就放心地管,放心地打吧!”

以前我教书的时候啊,就有家长这样对我说,还把孩子背上的衣服掀开,给我看孩子背上一条一条的红梗,都是妈妈抽打这个孩子留下的烙印。那时我刚师范毕业一年,教育教学没有经验,第一次听到这个家长这样一说,就觉得这个孩子,只要他调皮是可以打的,可以不尊重这个孩子。就是这个的孩子的母亲给了我这样的暗示。

当时不知道自己不对,也是很随意地体罚这个孩子,只要他不听话,就会敲打他的手一下。后来才知道自己错了,没有一个老师应有的爱心耐心,没有尽了一个老师应有的责任,真诚地向孩子的父母和孩子道歉!

你看,父母责备孩子、打骂孩子,打破了自己孩子的第一扇窗,就为周围人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,给周围人一种错误的暗示:我的孩子是不值得被尊重的,不值得被好好对待的,是可以被随意地指责和打骂的。

因此,这个孩子从幼儿园、小学再到初中,在他的成长过程中,孩子受到周围很多人的批评,经常罚站,受到冷落甚至被打骂。

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,没有谁想去故意地伤害别人,但是我们很容易受到孩子父母的暗示,因此对这个孩子比较随意而没有内疚。周围的人也会指责这个孩子,抱怨这个孩子,最后这孩子会怎么样啊?受了那么多人的打压,孩子就会越来越没有自信,再也不愿意努力了!

所以我们要记得:抱怨,只会让问题扩大化。当我们总是去抱怨孩子的时候,就是在打破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扇窗,这是事情变糟糕的开始!

图片

我们再来看一个正面的案例。有一对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发现孩子有不少问题,他们记得一句话:发现问题是改变的开始。所以他们就开始用心地观察,并通过学习,知道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能力不足导致的。

比如说孩子爱哭闹,是因为情绪管理能力不够;孩子做作业慢,是因为时间管理能力不够;孩子乱花钱,是因为理财能力不够;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,是因为人际交往能力不够;孩子爱撒谎,是因为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不够,所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能够告诉我们,孩子欠缺什么能力,这才是关键。

所以抱怨有什么用呢?当孩子能力不足的时候,家长需要的是提高的方法。因此,这对父母没有抱怨,而是用心地提升孩子的能力,结果孩子一天天地变好。当孩子有好的变化时,他们也会和周围的人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,让周围的人欣赏孩子。

图片

这一对父母和前面的父母最大的区别是什么?前面一对父母只会抱怨,只会情绪化抱怨,扩大了孩子的问题范围,却没有帮助孩子解决问题。

后面那对父母没有去抱怨孩子,而是去寻找孩子提升能力的方法,耐心陪孩子练习,这才是真正地帮助孩子成长。最重要的,他们还帮助孩子树立了良好的形象。所以周围人就感觉他们的孩子是值得被好好对待、值得被尊重、值得被欣赏的。

让孩子的人生不要有破窗效应,让我们懂得珍惜孩子,尊重孩子,明白孩子的不足是能力不够造成的,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帮助孩子,成为孩子人生中的智慧明灯!

图片